“群主辦事神速!國慶期間幫鄰居反映下水道問題,節后第二天就疏通好了!”在新洋農場新農社區的微信服務群里,80多歲的唐旦輝老人連連點贊。一條求助信息,一次快速響應,背后是新農社區網格員范文園的高效處置:現場查看、咨詢原委、聯系施工、疏通管道,一氣呵成。
這樣的效率,如今已成為新農社區的常態。今年6月6日,射陽縣興橋鎮新農社區居委會正式揭牌,標志著新洋農場23項社會職能全面移交地方政府。曾經“企業辦社會”的模式成為歷史,居民們迎來了從“農場人”到“社區人”的身份轉變,也迎來了服務體驗的全面升級。
居民滿意,是檢驗改革成效最直觀的標尺。走進新農社區一樓服務中心,“一窗受理”窗口整潔明亮。這里全面推行“高效辦成一件事”服務,工作人員主動靠前,提供政策解讀、流程引導、材料預審等“一站式”服務,把復雜手續化繁為簡。居民辦事從“多頭跑”變為“一窗清”,不僅省時省力,更感受到了服務的溫度與速度。
治理方式的創新,也為社區服務裝上了“數字引擎”。社區依托“網格化+數字化”模式,深度應用鹽城市域社區治理指揮平臺,實現“高效管事、精準服務”。平臺不僅能實時發現問題、快速響應訴求,還通過數據整合推動治理精細化,居民信息動態更新、安全隱患實時預警,社區治理的響應速度和處置效率顯著提升。
改革紅利的釋放,體現在居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。在農場原有職工活動中心基礎上,新建的400平方米頤養日間照料中心已經落成,配備獨立廚房、助餐室、音樂室和全托功能用房,待通風結束后即可全面啟用。屆時,這里將成為連接洋馬、興橋和黃沙港的“養老走廊”,讓老年人在“沉浸式”養老中安享晚年。
出行條件也在同步改善。緯四中路改造現場,機械轟鳴,銑刨機與卡車在12米寬的路面上協同作業,800余米的路段正搶抓工期推進施工,預計11月底全面完工。這條路,是射陽縣政府將農場發展納入縣域“大盤子”、給予實實在在支持的縮影。此外,由場縣共建的新中河閘站工程也已竣工,進一步夯實了農場基礎設施網絡。
文化生活同樣豐富多彩。曾獲評“全省最美鄉村健身公園”的金龍灣生態文化園,如今不僅是農場居民的休閑勝地,也成了興橋鎮居民的“打卡點”。老年人在這里練太極,青年人在球場揮汗,孩子們在草坪嬉戲……今年9月,農場與興橋鎮聯合舉辦的“公園趣闖關·青春共聯動”青年聯誼活動,更推動場鎮文明共建邁上新臺階。
從“企業包辦”到“專業運營”,新洋農場通過“內推外合”的改革路徑,既實現了企業輕裝上陣、聚焦主業,也讓居民享受到了與縣城接軌的精細化、專業化服務。辦事更省心、居住更安心、生活更舒心,居民臉上洋溢的笑容,正是這場改革最溫暖的答卷。